5月報稅季來了!售屋、租屋族注意這些報稅重點

5月報稅季來了!售屋、租屋族注意這些報稅重點
2025/05/03 04:30自由時報文/記者張瀞勻

5月報稅季正式開跑!今年申報所得稅,不論是租屋族還是去年有出售房產的民眾,都有不少新制變動需要留意,節稅機會與風險並存。專家提醒,掌握好新規定,不僅能減輕稅負,還能避免因不熟悉規定而多繳冤枉稅。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,今年租屋族報稅迎來一大利多。房租支出的免稅扣除額從原本的12萬元提高到18萬元,且從過去的「列舉扣除額」改列為「特別扣除額」,申報時無需再與其他列舉項目互相排擠,讓租屋族減稅更加順利。
舉例來說,若原本所得淨額為70萬元、適用12%稅率的租屋族,透過房租支出抵扣18萬元後,所得淨額將降至52萬元,稅率也下修至5%,稅率差距達7%,大幅降低稅金負擔。
出售房屋者注意!豪宅認定新標準恐加重稅負
相較於租屋族的減稅紅利,去年出售房屋且適用「房地分離舊制」的民眾,報稅時可能面臨稅負增加的壓力。陳定中提醒,今年豪宅認定標準新增「單價限制」,以台北市為例,即便售價低於6000萬元,若扣除車位後單價達每坪120萬元,仍會被視為豪宅交易,適用較高的財產交易所得稅計算方式,恐導致售屋人需繳交遠高於預期的稅金。
那麼,高價宅門檻追加「每坪單價」條件後,是否真的大幅提高售屋所得稅?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進一步說明,如果無法核實計算所得,一般售屋所得計算為「房屋評定現值×各地區標準」;而高價宅則採「出售總價×房地現值比例(房屋現值/房屋+土地現值)×20%」計算。陳俊宏指出,土地持分愈小的房屋類型,愈可能因房地比不同而導致較高的所得額。不過實際稅負還需依各個個案屋況計算,有些情況甚至可能因房地比關係,反而減少所得額。
陳俊宏分析,屋齡20年上下的電梯大樓或精華區小宅,由於房屋評定現值仍高、土地持分小,受新制衝擊較大;而雙北地區常見的無電梯老公寓,因屋齡多超過30年、房屋殘值較低,影響則相對有限。至於中南部地區若是屋齡在20年內的透天厝,受影響程度亦須留意,但超過30年屋齡的物件影響同樣較小。
他舉例,像台北市大安區30坪老公寓的一樓店面,2024年以總價約4000萬元售出,每坪單價輕易突破120萬元;又如新北市板橋區屋齡12年的大樓小套房,15坪售價達1300萬元,也輕鬆跨過75萬元門檻。「就連台東市區的店面,每坪也早已超過35萬元,買賣時也容易『中槍』!」陳俊宏提醒。
至於如何聰明節稅?陳俊宏建議,由於高價宅單價門檻不含車位,屋主若有停車位,應檢查車位面積與價格是否正確登錄,以免因產權資料疏漏而意外進入豪宅課稅範圍。
舊制、新制怎麼分?取得時間是關鍵
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進一步說明,售屋報稅適用「舊制」或「新制」主要依據購屋取得時間區分。凡在2016年1月1日以前購得的不動產,適用財產交易所得舊制;而2016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地產,則適用房地合一稅新制。
舊制申報又分為「核實認定」與「標準認定」兩種:
○核實認定:提供實際成交金額與原始取得成本,計算實際獲利併入綜合所得稅。
○標準認定:若無法提供成本資料,則依房屋評定現值比例計算房屋收入,再乘以標準利潤率認列所得。
若交易產生損失,只要符合相關規定,也可扣抵當年度財產交易所得。不過專家提醒,多數屋主可能以標準認定較為有利,但仍建議優先嘗試核實認定,以免未來遭補稅。適用房地合一稅的新制案件,須在產權移轉後30日內完成申報,課稅所得計算公式為:成交價-取得成本-相關費用-土地漲價總數額×稅率
其中稅率如下:
.持有2年內:45%
.持有超過2年至5年:35%
.持有超過5年至10年:20%
.持有超過10年:15%
若符合自住條件(戶籍登記且持有、居住滿6年),可享有400萬元獲利免稅額,超過部分僅課10%的優惠稅率。
今年5月1日起,房屋稅2.0新制正式上路。許多屋主近期收到稅單後驚覺房屋稅金額大幅增加,稅務局表示,新制下適用自住房屋優惠稅率需符合三大條件:
1.房屋無出租或營業使用。
2.本人、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並完成戶籍登記。
3.本人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名下全國合計不超過三戶。
過往自住房屋需於每年3月22日前完成申報,今年考量新制上路為首年,財政部特別放寬自住房屋辦竣戶籍登記及申報期限至6月2日,與房屋稅繳納截止日同步,稅務局提醒,若符合自住條件卻未申報,將無法適用1.2%或1%的優惠稅率,建議民眾盡快完成申報手續,以節省大筆房屋稅開支。

張淑娟地政士事務所 彰化代書 彰化地政士事務所 彰化土地代書 土地變更
彰化市陽明街160號 電話04-728686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