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11-15 20:34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玲╱即時報導
·
·
據住展雜誌統計,今年截至10月底止,北台灣各縣市公開銷售的大樓(含商辦)、華廈類新建案平均公設比持續走高,其中新北市、基隆市、桃園市、宜蘭縣與新竹縣等五個縣市均刷新歷史新高,台北市則微幅上揚,追平歷史第三高,僅新竹市稍微下降。
該份統計資料顯示,今年北台灣整體大樓、華廈建案平均公設比達32.4%,若再加上約15%的附屬建物,等於宣告「室內實坪僅約權狀一半」,也就是說,購買30坪的產品,實際上室內居住面積僅有15坪,若以每坪房價50萬來說,相當於總價1,500萬元的房子,消費者就要付出750萬元在用不太到的虛坪上。
住展雜誌統計,今年截至10月底止, 台北市今年前十月所推出的新建案,平均公設比為34.2%,較去年增加0.1%,追平北市歷年第三高紀錄。今年以來,北市共有13個建案公設比達40%以上,超高公設建案比去年還來得多,但也有佛心建商所推的大樓建案公設比僅19%。
宜蘭縣是唯一一個公設比超過35%的縣市,今年大樓建案平均公設比達38.6%,再次改寫新高紀錄。何世昌分析,宜蘭大樓公設比偏高,主要是溫泉住宅建案普遍有休閒性公設所致,而部份建案又將停車位計入公設當中,所以公設比相當高。
新北市今年新建案平均公設比亦走高至32.2%,連續二年創下新高,為北台灣公設比第三高的縣市。與台北市相比,今年新北市40%以上超高公設比建案較少,僅有8個,而最高者為42%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新北市各個主要行政區,新建案平均公設比全都超過三成,是統計以來首見狀況。其中,公設比最高的行政區,正是近年來號稱最讓利的板橋區,平均公設比約33.3%。公設比最低的行政區則是金山區,平均公設比為30.2%。
另外,桃園市今年新案平均公設比微幅增加至31.8%,新竹縣亦走高至30.8%,基隆市則跳漲至29.9%。平均公設比唯一減少的縣市是新竹市,去年為32%,今年降至31.8%。